|
一笔“沉睡”在银行的存款,一位行动不便的年迈母亲,三个远在他乡务工的儿子……当办理遗产继承面临这些现实难题,法律的温度成了最好的“解冻剂”。 一笔“取不出”的存款 李某某最近有件烦心事,配偶娄某某去世后,留下了一笔银行存款。这本是留给家人的一份念想,不想却成了这个家庭“甜蜜的负担”。娄某某法定继承人除了李某某外,还有母亲何某某以及三个儿子。但是母亲年迈,行动不便,三个儿子又都远在外地务工。一般情况下,需完善继承手续才能从银行取出这笔“存款”,但这对于四人而言,成了一道看似短时间无法解决的“难题”。
(法庭干警上门了解情况) 李某某尝试取款无果后,无奈之下,只得选择通过诉讼来解决问题。 一次主动上门的司法服务 案件进入法院后,承办法官了解到这个家庭的特殊困难,当即决定:“群众有困难,我们就要主动服务!” 法庭干警们带着相关材料,主动上门,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赶往李某某家中,不巧的是,何某某老人因身体不适去了诊所治疗。干警们没有片刻耽搁,又带上李某某,马不停蹄地转赴诊所。在诊所,法官助理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的方式,同步连线娄某某远在外地的三个儿子,耐心细致地组织各方签署调解协议。
(向老人解释法律规定)
(签署调解协议) 这起案件,从立案到结案仅用了一天时间。 一份不止于服务的担当 结案不是终点,服务还要继续。协议签署后,考虑到当事人对后续流程不熟悉,法庭干警又主动延伸服务,积极与银行方面沟通对接,全程协助当事人准备材料、办理手续,直到这笔“沉睡”的存款被顺利取出。 从“坐庭问案”到“上门服务”,桐梓法院各人民法庭持续创新司法服务模式,通过巡回审判、上门调解等多种形式,真正把司法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 来源:桐梓法院
|